同仁堂公众信任度调查问卷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1.国药中华老字号中,您知道哪些?(请打√ 可多选) □ 同仁堂 □ 九芝堂 □ 永安堂 □ 长春堂 □ 千芝堂 □ 鹤年堂 □ 蔡同德堂 □ 余天成堂 □ 童涵春堂 □ 胡庆余堂 □ 陈李济
1.国药中华老字号中,您知道哪些?(请打√ 可多选)
□ 同仁堂 □ 九芝堂 □ 永安堂 □ 长春堂 □ 千芝堂 □ 鹤年堂
□ 蔡同德堂 □ 余天成堂 □ 童涵春堂 □ 胡庆余堂 □ 陈李济 □ 潘高寿
□ 云南白药 □ 冯了性 □ 广药中一 □ 雷允上 □ 敬修堂 □ 广药奇星
□ 王老吉 □ 宏兴 □ 其他______________
2.您买药是否会认某个牌子?(请打√ 单选)
□ 肯定会 □ 大多数情况下会 □ 看买什么药 □ 偶尔会 □ 基本不会 □ 无所谓
3.您认为同仁堂能兴盛百年的原因是什么?(请打√ 可多选)
□ 信誉好 □ 服务贴心 □ 经营理念先进 □ 大众形象好 □ 产品质量好
□ 管理制度严格 □ 老字号 □ 说不上 □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4.您是否看好同仁堂的发展前景?(请打√ 单选)□ 是 □ 有待改进 □ 否 □ 说不好
5.您认为同仁堂是否应该与西医结合?(请打√ 单选)
□ 不应该,否则中医文化就不纯正了 □ 应该,要博采众长,迎合市场才能发展
□ 说不好 □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6.您认为对于一个医药老字号的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请打√ 单选)
□ 广告宣传 □ 药品质量 □ 服务态度 □ 文化传承 □ 特色产品□ 变革创新 □ 管理制度 □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
7.您购买药品时选择中药还是西药?(请打√ 单选)
□ 只选中药 □ 优先选中药 □ 看病情而定 □ 优先选西药 □ 只用西药
□ 随性 □ 说不好
8.您认为同仁堂的市场优势是什么?(请打√ 可多选)
□ 广告做得好 □ 产品安全 □ 民间传说多 □ 历史悠久,老字号的招牌响
□ 大众长期养成的购买习惯 □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您认为同仁堂的市场劣势是什么?(请打√ 可多选)
□ 中医竞争不过西医 □ 药效不好 □ 见效慢 □ 服务不好 □ 没有国际市场
□ 机制不好 □ 定位制约 □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请于2010年10月28日前将调查问卷传真至本刊编辑部,或请登录《中国新时代》杂志网站()填写问卷。 传真: (复印有效)
对于中华老字号,我们有许多遗憾。在社会快速的变迁和城市的不断发展中,那些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老字号在慢慢褪色,一些老字号甚至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老字号企业的品牌优势已经在逐渐减弱,这不得不说是一个令人心酸的现象。
中华文明世代相传,创造了丰富的商业文化。国药老字号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遗产的精髓,其拥有的专有品牌、传统技艺、经营理念和文化内涵,不仅是我国优秀商业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国药老字号同仁堂以其340年的文化底蕴诠释着一个中华老字号的历史变迁,并写下了光辉的一笔,即使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仍傲然屹立于经济浪潮的前沿。
本刊的抽样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国药老字号同仁堂的信任度及认可度,希望能对相关人士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请协助填写以下个人资料)
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龄: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历: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写本次调查问卷的前100位读者,请留下联系方式,将有机会获赠本刊2010年10月号杂志一本。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
1.国药中华老字号中,您知道哪些?(请打√ 可多选)
□ 同仁堂 □ 九芝堂 □ 永安堂 □ 长春堂 □ 千芝堂 □ 鹤年堂
□ 蔡同德堂 □ 余天成堂 □ 童涵春堂 □ 胡庆余堂 □ 陈李济 □ 潘高寿
□ 云南白药 □ 冯了性 □ 广药中一 □ 雷允上 □ 敬修堂 □ 广药奇星
□ 王老吉 □ 宏兴 □ 其他______________
2.您买药是否会认某个牌子?(请打√ 单选)
□ 肯定会 □ 大多数情况下会 □ 看买什么药 □ 偶尔会 □ 基本不会 □ 无所谓
3.您认为同仁堂能兴盛百年的原因是什么?(请打√ 可多选)
□ 信誉好 □ 服务贴心 □ 经营理念先进 □ 大众形象好 □ 产品质量好
□ 管理制度严格 □ 老字号 □ 说不上 □ 其他___________________
4.您是否看好同仁堂的发展前景?(请打√ 单选)□ 是 □ 有待改进 □ 否 □ 说不好
文章来源:《江西医药》 网址: http://www.jxyyzz.cn/qikandaodu/2020/0904/426.html
上一篇:中西医思想比较对经济学研究的借鉴与启示
下一篇:医学视角下的企业诊断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