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近代早期基督教传教活动与西洋音乐传入研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背景 清咸丰八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为扩大侵略的特权,俄美英法强迫清政府在天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与英法两国签订的《天津条约》里,增设开放了登州、台湾、九江
一、背景
清咸丰八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为扩大侵略的特权,俄美英法强迫清政府在天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与英法两国签订的《天津条约》里,增设开放了登州、台湾、九江等九个通商口岸,英国在各个口岸可自由通商,并允许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可以自由传教等。至此九江作为赣北及华东地区的内陆口岸,拉开了江西近代门户开放的历史,英法美日的洋行宗教纷纷沓至而来,传教得到了自由合法的特权,很多的教会将九江作为华中地区的基地,开始了传教。美以美会是最具代表的教会,是江西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教派,他们在传教中除了一般的传播福音外,教会学校也是其最重要的方针与策略,自第一所学校开设以来,他们陆续的在江西境内开设了多个教会学校。这些学校不仅成为基督教的教育机构,而且在新式学堂没有创立之前成为了中国早期音乐家培养的摇篮。
二、教会的设立
随着九江口岸的开埠,传教士可自由传教为江西基督教的传播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最早进入江西的教会是美国的美以美会。1867年,美以美会进入江西后先在九江设立传教区[1]。1873年,美以美会的第一座教堂化善堂在九江坐落而成。1875年,美以美会第一次在九江召开了华中布道年议会,成立男布道会及女布道会。此后九江成为长江溯上循下各城镇的传教基地,宣传牧区并不断沿着长江开拓[2]。由此美以美会成为来赣传教的代表教派,为以后在中国的传教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会学校
纵观早期基督教教会在中国传教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最早的时候他们是慈善活动,以医疗为主,但后来发现医疗传教的传播速度较慢,他们需要一个有组织有规模的传教方式,于是教育应用而生。
最早兴办的教会学校以幼稚园为主,后来逐渐发展到小学,再到中学和大学。当时的学生大多来自于信徒子弟,条件大多比较贫困,所以学校都是免收学费并免费提供衣食,且有零用钱发放。随着学生的增多,学校也从教堂内扩展到民间大院授课,学校环境、宿舍、操场及学校设施设备在当时堪属一流。例如葆灵女中有会客室、图书室、隔音钢琴风琴室[3]等等。
江西早期创办教会学校聘用的教师有三种情况,即外籍教师、国内教师与兼课。教会学校创建初期规模较小,学生比较少,学习的课程比较简单,所以学校任课的老师就由创办学校的传教士兼任,他们都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后来学校与教堂分离,规模扩大,学生人数也逐渐增多,随着学制课程的规范化需要,对任课教师的要求也逐渐增高,国外总教会会派遣外籍教师前来授课,同时聘用一些国内毕业于教会学校的、有良好的掌握新的教授法并有传教敬业精神的毕业生任教。各个教会学校为节约师资,兼课的情况也非常普遍,例如九江桑林书院的美籍校长李凯德每周上5小时的音乐课和2小时英语课[4]等。可见,基督教教会学校的教师虽有大量的兼课情况,但师资力量也是非常的雄厚,教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高。
传教学校按学籍分划共分为四级,即幼儿园、小学、中学和大专。学制以美国的学制课程为基本标准再由各个学校自己拟定。例如南昌宏道初等女学堂为四年制小学,分甲乙丙丁四个班,每年考试合格者升班一次。共有八门课程,即地理、宗教、国文、算学、音乐等。品学兼优的学生可升送到武昌圣希理达女子大学或上海圣马利亚女子大学就读[5]。对于音乐课,从一定的角度认识,也可说是为了宗教活动而设。每逢做礼拜时,都是由八年级以上学生组织的唱歌队唱圣歌,事实上也演变成音乐课的音乐练唱。学校也很注重音乐课,配置有数架钢琴,规定学生定时轮流练习弹奏,但学生家长为此也要付出比较昂贵的代价,每年要为自己的子弟交付音乐实习费80美元[6]。基督教学校的创办较早的将西方的教学体制引入了江西,在宣教的基础上,音乐也成为了必修课,音乐教学的内容也逐渐增多,从唱赞美诗扩展到各种器乐课、声乐课以及各种类型的音乐课。例如儒励附小每周长达5小时的音乐课,并且还有口琴,演奏乐器等课程;豫章中学购置了铜管鼓号等全套军乐设备,学生可根据爱好自由参加等等。这对西洋音乐在江西的发展有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结语
基督教的布道活动对江西音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将西方民主科学的思想带入内地,让人们逐渐接受西方文化并理解,使江西较早的西学中用,这大力促进了江西教育事业的发展,对音乐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文章来源:《江西医药》 网址: http://www.jxyyzz.cn/qikandaodu/2020/1005/498.html